提起中国维生素市场,首先想起的是中国的维生素制造,每年20亿美元以上的出口令中国成为全球维生素生产中心。随着中国维生素产量规模的扩大,使用成本降低,饲料企业开始在饲料中大规模使用维生素,提高了产品技术含量和使用效率。
饲料需求占维生素应用领域50%的市场份额,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维生素在饲料中的应用。中国过去的20多年里,维生素市场偏向供应方格局,随着下游用户饲料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饲料的维生素需求在最近几年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从经济学角度看,市场是买卖双方经济活动的合集,维生素应用市场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必然会为维生素制造者带来广阔的市场机会。
1 中国饲料产业发展与维生素应用
中国饲料工业起步于1980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饲料产量已经由1980年的200万吨增长到2011年的1.81亿吨。2005年以后,中国饲料工业整合发展速度加快,尤其是2007年以来,大型企业组织向大型化、集中化、一体化方向发展,整合投资力度越来越大,马太效应明显。
图1 1980—2011年中国工业饲料总产量
数据来源:博亚和讯
工业化饲料对维生素的需求是刚性需求,维生素因在畜禽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营养调控和保健作用,从而成为现代饲料工业和集约化饲养条件下必须补充的饲料添加剂。随着饲料工业的不断发展,产品配方从最开始的粗放式计算逐渐转变到如今的精细化配制,对维生素不但有数量上的要求,在质量上也有更高的要求。
1984年,原罗氏公司维生素与精细化工部(后被帝斯曼收购)在北京华都饲料公司建立了第一家多维工厂;1987年,原罗氏公司在上海建立了上海新扬多维工厂;1989年,原罗氏公司与中牧集团北京华罗饲料添加剂厂合作建立了年产200吨的多维饲料厂,极大地加快了维生素在饲料中应用推广的步伐。
原罗氏公司维生素与精细化工部从20世纪30年代介入维生素生产与销售,一直是全球维生素市场领导者,70年代开始加大对动物营养维生素应用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其核心就是为各大饲料厂提供动物最佳维生素营养需求(即现在广为动物营养界熟知的OVN)和使用指导(售后服务)。
中牧股份旗下企业——北京华罗饲料添加剂厂从1989年开始生产和销售复合维生素,几乎经历了国内饲料产业从起步至今的全过程,其生产的“华罗多维”享誉全国,20多年来一直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是维生素饲料应用的见证者与实践者。
2 维生素的供应量增多促使应用普及
据了解,1980年饲料工业起步,至2000年饲料工业快速成长,在这20年的时间里,饲料配方相对简单,维生素在饲料中应用属于高度机密,是各个饲料厂为之骄傲的法宝,维生素在饲料配方中的添加量变化有限。但在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维生素大量生产,价格大幅下降,维生素配方发生了较大变化。如表2-1:
表1 不同时期不同公司维生素推荐添加量
2000年 | 2012年 | 2000年 | 2012年 | 1987 | 2011 | ||||||
维生素 | 中牧,华罗一号 | 中牧,华罗一号 | 变化 | 维生素 | 巴斯夫, | 泰高(中国),生长猪,30-60kg | 变化 | 维生素 | 罗氏,生长猪 | 帝斯曼,生长猪,30-70kg | 变化 |
中猪 | |||||||||||
A,IU | 54000000 | 30000000 | -44.44% | A,IU | 10000 | 7500 | -25.00% | A,IU | 8000 | 7000 | -12.50% |
D3,IU | 10800000 | 10800000 | 0.00% | D3,IU | 1500 | 3000 | 100.00% | D3,IU | 1000 | 1500 | 50.00% |
E,IU | 18000 | 20000 | 11.11% | E,mg | 60 | 50 | -16.67% | E,mg | 20 | 60 | 200.00% |
甲萘醌,mg | 2500 | 2500 | 0.00% | K3,mg | 2 | 2 | 0.00% | K3,mg | 2 | 2 | 0.00% |
B1,mg | 2000 | 5000 | 150.00% | B1,mg | 2 | 1 | -50.00% | B1,mg | 1 | 2 | 100.00% |
B2,mg | 15000 | 15000 | 0.00% | B2,mg | 4 | 5 | 25.00% | B2,mg | 3 | 7 | 133.33% |
B6,mg | 0 | 5000 | B6,mg | 3 | 4 | 33.33% | B6,mg | 2 | 2.5 | 25.00% | |
B12,mg | 30 | 40 | 33.33% | B12,μg | 20 | 30 | 50.00% | B12,μg | 20 | 30 | 50.00% |
烟酸,mg | 35000 | 35000 | 0.00% | 烟酸,mg | 20 | 20 | 0.00% | 烟酸,mg | 15 | 20 | 33.33% |
泛酸钙,mg | 25000 | 30000 | 20.00% | 泛酸钙,mg | 10 | 10 | 0.00% | 泛酸钙,mg | 8 | 25 | 212.50% |
叶酸,mg | 500 | 1500 | 200.00% | 叶酸,mg | 1 | 5 | 400.00% | 叶酸,mg | 0.6 | 1 | 66.67% |
生物素,mg | 0 | 200 | 生物素,μg | 100 | 150 | 50.00% | 生物素,μg | 30 | 150 | 400.00% | |
每千克维生素预混料含量 | 每千克风干配合料计,选择推荐量的下限 | 每千克风干配合料计,选择推荐量的下限 |
资料来源:各公司发布添加推荐量 博亚和讯整理
由表1可以看出,相比2000年的维生素添加量,2011年或者2012年的版本一个显著的变化是除维生素A外,大部分品种的推荐添加量增多。
2009年6月18日公布并开始施行《农业部公告第1224号(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对维生素A在配合饲料或全混合日粮中的最高限量做出明确规定,要求企业强制执行。经过2010年的逐步适应调整,2011年维生素A使用量减少趋势比较明显,由于此前各个厂家维生素A使用情况并不一致,并且有大部分饲料企业并没有有意识的降低维生素A的使用量,因此下降幅度有限,估计全国维生素A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即扣除了饲料产量波动)下降在5%~10%左右。
推荐量增多比较显著的是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泛酸钙、维生素E等。发生这样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维生素B2、维生素B1、维生素E、维生素A等产品生产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维生素企业纷纷投产,但规模小,成本高,维生素价格高。2000年以后,在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维生素D3和生物素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D3、泛酸钙等产品的生产技术处于全球先进甚至领先地位。
图2 1985—2012年中国维生素产业规模
数据来源:博亚和讯
在“中牧华罗一号”2000年的配方中,生物素和维生素B6的添加量为0,原因之一是2000年生物素价格昂贵,并且主要依赖进口,当时饲料级生物素(2%)价格超过1 000元/kg,到2001年,浙江医药新昌制药厂产业化生产生物素研发成功,2003年浙江医药、迪赛诺、浙江圣达、新和成等4家企业生产能力达80吨,生产纯品生物素产量50吨。市场供给大于需求,销售价格从1 000元/kg直线下降到100元/kg。
不可否认是技术进步降低了维生素生产成本,但更重要的是2000年以前高额的垄断利润吸引了大批中国竞争者的进入,技术进步打破了国际供应商的市场垄断地位。由于维生素使用成本大幅下降,饲料企业开始大规模使用维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提高了产品技术含量和使用效率。更为实际的是,由于市场价格下降,据博亚和讯测算,在2001—2007年间,饲料企业节省的使用成本约9亿美元,相当于每年节省10亿人民币(那时汇率在8左右)。
图3 1985—2012年中国维生素市场平均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博亚和讯
维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成本从2000年的15元/吨配合料,下降到2006年的7元/吨配合料,使用成本下降50%以上,占饲料价格比例从2000年的1%下降到2006年的0.5%。虽然在2007—2009年间维生素市场价格上涨,使用成本绝对值有所提高,但占饲料价格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2012年,维生素使用成本占饲料价格比例仅为0.3%。
图4 每吨猪配合料维生素使用成本及占饲料价格比例
数据来源:博亚和讯
3 饲料及养殖环境变化促进维生素用量增多
2000年,中国饲料工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饲料工业化比率低,饲料原料使用简单,农村散养户比例大,通常是购买一部分工业化饲料,配以大量玉米、小麦麸等原料饲喂,这类原料里维生素含量,尤其是部分B族维生素含量较高。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工业化饲料比率提升,原料使用复杂,原料中提供的部分维生素已经不能满足养殖需求。
原料的替代和变化也需要调整相应维生素水平,如用小麦替代玉米,则生物素、烟酰胺、维生素B1用量需要调整。尤其是谷物加工副产品(如含油高的DDGS、全脂米糠)也会带来维生素需求量的变化。
图5 饲料原料中部分B族维生素含量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2006年第17版 博亚和讯整理
图6 罗斯308商品肉鸡小麦型日粮与玉米型日粮不同维生素需求量变化
数据来源:安伟捷公司 博亚和讯整理
由于饲料原料中维生素含量在设计配方时通常忽略,因此,原料变化仅能解释一小部分维生素用量增多。更重要的原因是随着养殖规模扩大,集约化水平提升,规模化发展迅速,对生产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能力、抗应激能力甚至改善肉品品质,从而确保养殖动物可以发挥最佳生产性能。在这样的要求下,维生素在配方中的用量逐步提升。
图7 2001-2015年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博亚和讯
2000年我国生猪养殖年出栏50头以上即可称为规模化,即使这样,年出栏50头以上养殖户所出栏生猪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仅为25%,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已经为70%。
近两年,由于行业快速发展变化,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生猪养殖年出栏需达到500头以上才可称之为规模化,根据农业部《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将达到50%。
通过华罗畜禽通用一号维生素推荐添加量可以发现,在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维生素需求有较大变化,规模化饲养条件下维生素需求比农户散养维生素需求多,部分品种翻倍增长。
图8 生猪集约化饲养与农户散养条件下不同维生素品种需求变化
数据来源:华罗维生素预混料使用指南 博亚和讯整理
4 育种技术进步提高了维生素需求量
过去30年中,现代高产肉鸡的维生素需要量评估方面的工作非常少,现代育种技术进步迅速,美国安伟捷公司旗舰品种罗斯308生产性能手册显示,1980年,商品代肉鸡49日龄体重1.88kg,2007年为3.27kg,增长了74%。
图9 罗斯308肉鸡育种进展
数据来源:安伟捷公司 博亚和讯整理
巴西Paraná联邦大学Alex Maiorka 和 Ananda Portella Fé lix的研究结果显示:对大部分维生素来说,过去30—40年当中需要量标准基本没什么变化,因为维持需要量基本是固定的,而肌肉、组织的组成成分也是固定的。然而,特定的代谢过程所需的维生素量却的确增加了,因为在当今集约化高密度的生产条件和由于育种进展带来的高效的饲料转化率的条件下,为了实现高生产性能,肉鸡的免疫反应强度增加了。例如,过去20年中,维生素E添加量为20 IU/kg饲料,按照1987年饲料转化效率1.0,今天的饲料转化效率1.7计算(Leeson,2007),维生素E的摄取量出现了线性的下降,下降幅度为0.8%/年·kg增重。此外,他们还研究了巴西2008年主要肉鸡公司采用的维生素添加量平均值、肉鸡最佳维生素养分(OVN)概念推荐值,以及2005年巴西肉鸡公司采用的添加量。比较2008年和2005年的研究数据可以发现,巴西肉鸡业在生长阶段采用的维生素添加水平呈提高趋势,因此得出结论,肉鸡企业意识到为了跟上肉鸡遗传改进的步伐,维生素添加水平需要提高,尽管他们采用的添加水平仍然低于肉鸡育种公司以及帝斯曼的OVN(2006)推荐值。
表2 巴西不同阶段肉鸡公司维生素添加量变化
维生素 | 单位 | OVN | 巴西 20081 | CV (%)2 | % OVN3 | 巴西 20054 |
维生素 A | IU/kg | 12,000 | 8,327 | 22 | 69 | 7,114 |
维生素 D3 | IU/kg | 4,000 | 2,287 | 22 | 57 | 1,879 |
维生素 E | mg/kg | 50 | 25 | 48 | 50 | 20 |
维生素 K3 | mg/kg | 4 | 2.21 | 38 | 55 | 1.9 |
硫胺素 (B1) | mg/kg | 3 | 1.78 | 37 | 59 | 1.63 |
核黄素 (B2) | mg/kg | 8 | 5.42 | 31 | 68 | 4.89 |
比哆醇 (B6) | mg/kg | 6 | 2.94 | 35 | 49 | 2.34 |
钴胺素(B12) | mg/kg | 30 | 16 | 40 | 53 | 11.57 |
叶酸 | mg/kg | 2 | 1 | 39 | 50 | 0.7 |
烟酸 | mg/kg | 80 | 34.91 | 31 | 44 | 31.51 |
泛酸 | mg/kg | 15 | 11.29 | 35 | 75 | 11.08 |
生物素 | mg/kg | 300 | 101 | 71 | 34 | 70 |
1 2008年巴西肉鸡企业实际添加水平的平均值。2 各公司添加水平之间的变异系数。3 实际添加水平达到OVN推荐标准的百分率。42005年巴西肉鸡企业采用的维生素添加水平平均值(Nascimento等人,2005)。
5 对维生素的需求划分精细化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和技术人员对维生素应用的研究深入、认识加深,维生素变得不再神秘,应用上对需求的划分越来越细。前文提到的华罗一号从2000年的几个品种,现在已经演变为30多个品种。据博亚和讯研究,对产品的层层划分是为了满足不同的功能诉求,其商业机会也有所不同。
表3 复合维生素产品分类及功能诉求
产品分类 | 产品特征及功能 | |||
定制产品 | 根据客户个性化配方需要,生产客户指定的产品。 | |||
标准化产品 | 种畜禽用 | 通常强调VA、VE、VD3 及生物素的添加,注重繁殖性能的提高,产品配方针对不同物种有差别。 | ||
商品化动物用 | 通用型 | 适用范围广泛,通用性强,能满足畜、禽对维生素的营养需求,根据不同动物添加量有所不同。 | ||
专用型 | 水产用 | 强调VC、肌醇的添加。 | ||
反刍动物用 | 配方中主要含有VA、VE、VD3及生物素,犊牛料中加有少量其他B族维生素。 | |||
猪、鸡等其他动物用 | 对不同动物,不同生长时期,配方及添加量有所不同,更加注重专业化。 |
6 维生素应用向专业化发展
在1980—2000年长达20年的时间里,虽然中国饲料工业快速发展,但维生素的应用水平仍然偏低。饲料企业使用维生素多从商业公司购买多维,国内有能力提供多维的企业多为外资,如罗氏(后来的帝斯曼)、巴斯夫、安万特(其前身是法国罗纳普朗克,Rhone-Poulenc,1999年12月,罗纳普朗克与德国的赫司特公司,Hoechst,合并,成立安万特,Aventis,2002年Drakkar收购了安万特动物营养业务,成立了法国安迪苏公司,Adisseo,从2006年1月开始,安迪苏成为中国蓝星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等,国内的中牧股份等少数企业。饲料企业购买单体自己使用的比例很低。
随着对维生素的认识和使用成本的降低,1995年以后,国内饲料企业开始逐步自行购买维生素单体生产,主要目的是降低使用成本。但市场环境在2007年发生变化。2007年,由于维生素价格暴涨,饲料企业购买单体出现困难,主要问题是价格高,其次是采购困难,甚至发生断货情况,不得不改用多维,一时间多维企业风生水起,大大小小多维厂家蜂拥进入。
研究表明,维生素预混料使用情况与单体维生素价格的波动情况密切关联,即单体维生素价格波动大时,用户更倾向于选择购买维生素预混料产品,维生素预混料使用比例增高;当单体维生素价格平稳时,用户更倾向于选择购买单体维生素进行自配,维生素预混料使用比例降低。
图10 多维市场渗透率和维生素价格指数
数据来源:博亚和讯
从图10可以看到,2010年维生素价格在金融危机后出现回落,多维产销量受到一定影响,2012年,虽然单体维生素价格仍处于回落状态,但多维产销两旺,并且集中度在提高,2007年上马的部分厂家产量在逐渐萎缩。这表明下游用户对多维的商业价值已经认可,维生素应用向着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从国外的饲料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并不存在“多维”这个饲料品种,动物正常生长所需四大营养成分是维生素、矿物质、能量、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属于微量添加,在国外通常是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主要成分,组成高浓度预混料,添加比例通常在1%以下,甚至达0.1%~0.5%。未来随着中国饲料和养殖集中度提高,或许维生素加矿物质组成的高浓度预混料会成为市场主流。
7 维生素应用市场商业机会小结
根据前文分析,目前维生素行业竞争压力已经从现有供应商竞争转变为下游客户议价能力提升的压力。对维生素应用市场分析后可以发现:
在工业化饲料增长本身带来的维生素市场规模扩大外,饲料工业和养殖行业的需求变化会进一步带来维生素在配方中的使用量增多,但不同品种增长机会可能会表现不同。在时间上,会跟随应用技术进步和畜产品质量结构变化(如要求肉品货架期更长,维生素E的添加量可能会增多)的步伐。如果出现大规模大宗原料替代,部分品种会表现出结构性变化,如生物素在小麦型日粮和玉米型日粮中的需求量。
市场细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用户来说,价格敏感度贯穿始终。用户对维生素产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
如前文所述,《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对维生素、多矿等产品的监管和检测要求日益严格,加上用户需求升级,维生素的生产应用将呈现专业化和品牌化。
图11 维生素应用市场商业机会演变示意
数据来源:博亚和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