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商糖网4月19日讯 在国际糖价毫无企稳回升迹象背景下,国内糖价继续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不过下跌幅度会较过去三个榨季同期有所收窄。
阶段性供过于求导致的高库存是促成糖价季节性下跌的关键因素。若以3—5月的白糖指数为参照标的,在过去7个榨季中,有6个榨季价格出现下跌,平均跌幅为10.78%,最大跌幅为18.58%,最小跌幅为5.33%,只有2008/2009榨季上涨8.89%,但当时商品指数整体上涨14.78%。2012/2013榨季食糖市场供应过剩大局已定,糖价出现季节性下跌走势几成市场共识。由于糖料收购价格较其他竞争性农产品价格依然具有优势,预计2013/2014榨季全国糖料种植面积将小幅增加,食糖增产概率远大于减产概率,进一步打压多头信心。
虽然市场已经出现一边倒倾向,但并不意味多头没有机会。4月20日,云南食糖形势分析会将在昆明举行,收储政策在会议期间被强化的可能性很大,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提前进场布局,这是糖价在区间下沿强势反弹的重要推动力量。并且只要第二轮收储政策没有落地,糖价在短时间快速下跌都会吸引众多抢反弹资金入场,其中以产业资金居多。而对于空头来说,由于担忧糖会期间出现不确定性政策,资金提前退场并等待政策明朗以后再进场的策略受到青睐。
我们认为,现阶段白糖市场基本面与2007/2008以及2011/2012榨季更为接近,主要表现为榨季末库存消费比均处于历史高位,同时在3—5月都受到收储政策支撑。以3—5月的期货指数价格差作为标的,2008/2009榨季标的价格下跌18.58%,2011/2012榨季标的价格下跌8.32%,2012/2013榨季收储政策要明显强于前面两次,将限制价格下跌的空间。以5421元/吨(2月收盘价格)作为标的的起始价格,下跌8%以后的价格为4987元/吨,该价格较上榨季最低价5114元/吨低2.48%,显然在收储政策依然发挥效用的背景下达到这一水平的概率不大。
高库存促使糖价继续下跌是大概率事件,不过收储政策将发挥缓解价格下跌速度和减小下跌幅度的作用。如果第三季度国际糖价仍没有理想表现,国内食糖供需关系将比现阶段更糟糕,这或许才是多头更应该去关注的事情。
使用本信息请注明来自昆商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