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产大豆最后堡垒的黑龙江省,2011年大豆种植面积下降20%以上,预计2012年东北大豆种植面积可能会延续2011年严重萎缩的局面。不久前,由于去年国产大豆减产,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将上升到80%,而3年前这一数字是70%。
由于进口大豆大多为美洲的转基因大豆,这种大豆种植效益高,出油率也较国产非转基因大豆高。很多加工企业出于成本驱动只得采用进口大豆,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在收购市场备受冷落。此外,近年我国化肥等农资价格一路上涨,大豆种植收益不断下降,一些农民开始改种收益更高的玉米和水稻。业内专家称,大豆面积锐减、玉米面积激增已成为趋势,目前东北地区的大豆种植日渐稀少。虽然国家一直出台有利政策来扶植国产大豆种植,但是前景仍不乐观。
国产大豆的危机不仅是种植业危机。ADM、邦吉、嘉吉、丰益国际等跨国粮商已经垄断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并在全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参股控股,以国内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的大豆加工企业在层层挤压下步履沉重,危机四伏。“受进口大豆的冲击,现在大豆种植成本的涨幅比市场收购价涨得还快,农民嫌价格低不卖豆,希望等待价格上涨,因此市场上缺豆。”庆丰集团克山昆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小东去年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像我们这样加工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企业与那些加工进口豆的大型企业相比,根本没有竞争力。”
黑龙江省内大、中油脂加工企业有37家,如今,这些企业总体处境艰难:定价权的丧失和市场被边缘化。在跨国企业雄厚资本冲击下,黑龙江油脂企业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作为世界大豆原产地黑龙江,大豆市场一直处于被边缘化境地,没有政策、资金支持,很多企业面临破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