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买一个煎饼果子充饥,烙煎饼的阿姨说煎饼果子涨价了,涨价原因是因为最近鸡蛋价格大涨,承受不了,烙煎饼的阿姨一脸愁容,说恐怕买煎饼的人很快就少了,前一次涨价,生意冷清了两个多月。这令笔者有些惊讶,没想到鸡蛋价格如此深度影响了一个小小的煎饼摊的生意。
据新京报报道,北京新发地6月4日散鸡蛋的批发价达到10.2元/公斤,比5月1日的6.48元/公斤上涨了57%,有人惊呼,“火箭蛋”来了。去年曾一度令人揪心的CPI已经回落,一度攀高的猪肉价格也已趋稳,为什么鸡蛋却斜刺里杀出来,价格逆势大涨。
追溯鸡蛋价格上涨历程,不难发现,去年秋季鸡蛋价格曾经疯涨过一段时间,但持续时间并不长,后来就静悄悄地回落了,在鸡蛋价格暴涨的记忆尚未淡去时,突然又卷土重来,并且来势更凶,鸡蛋价格是不是也已经走上了如猪肉价格一样的暴涨暴跌的“怪圈”,笔者认为,目前的趋势演变正在验证着这个判定。
鸡蛋价格是非大涨不行还是如猪市一样,在某些机制方面出了“纰漏”,值得一一剖析。
“火箭蛋”之所以出现,有人给出了两个理由,一个原因是天气转热,鸡蛋产量下降;第二个原因是端午节快到了,各地普遍有过节吃鸡蛋、鸭蛋的习俗,禽蛋需求量增加。
归罪于天气炎热以及端午节的来临,笔者不敢苟同,去年秋季应该是温度宜人,属于产蛋高峰,但仍出现了价格暴涨;春节需求应该高于端午节,但并未出现“火箭弹”,这两个理由显然有失偏颇。
笔者认为,“火箭蛋”之所以来势汹汹,主要原因恐怕是前一时期鸡蛋价格低迷,导致养殖户减少造成的,另外游资的炒作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养殖户减少的深层原因离不开蛋鸡养殖“小、散、多”的模式,“小、散、多”,养殖户容易受价格波动左右,不能形成规模效应,抗风险能力弱,影响了地区供应能力。某媒体报道,在一些地区前段时间就出现了为了保价,大量蛋鸡被淘汰了。
正如猪肉价格,在2007年曾疯涨过,之后大跌,去年,相似的剧情又再度上演,猪肉价格对CPI攀高的“贡献”一度超两成,一定意义上说,CPI是被猪“拱”高的,CPI的涨跌似乎总是受控于猪肉价格,难以摆脱。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武钢在今年的两会期间高调宣布养猪,笔者是极力赞同的,只有规模化的养殖越来越多,价格的波动才回逐渐减小。
鸡蛋如同猪肉,也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不可或缺的“要素”,鸡蛋价格暴涨不但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是不是也会对刚刚平稳的CPI起到明显拉动作用,笔者不能不为之担心。
彻底改变“小、散、多”的养殖模式,不是一日之功,但毫无疑问,应该引起相关各方的足够重视了。
近年以来,“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此起彼伏背后,不难发现企业集团炒作的影子,甚至一些来源于海外的游资,“火箭蛋”背后是不是也存在着资金的炒作,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值得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