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温暖潮湿的季节,垫料中会滋生大量霉菌,家禽在这些发霉的垫料上生活,极易发生曲霉菌病。同时,温暖潮湿的环境也促使成品饲料和玉米、豆粕、棉籽粕和麦子等饲料原料中霉菌的滋生,导致这些饲料和原料含有大量的霉菌毒素,家禽采食这些霉变的饲料极易发生霉菌毒素中毒。如今霉菌毒素污染已经成为危害禽类健康的一大问题。有报道称,现在粮食生产中霉菌污染的程度达到30%以上,中国90%的玉米含有霉菌毒素,而其他副产品污染程度还有可能更高。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大约有300种,其中大部分对人类和动物有着十分严重的毒害作用,包括:黄曲霉菌毒素、岛青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等等。众多的研究和实际表明,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对家禽多种器官、神经和机体的氧化还原作用都有损害,使得家禽病死率和淘汰率增加,以及生产性能下降,最终导致养殖成本增加,禽畜产品质量下降。为了让广大养殖户以及基层禽病工作者更好的了解霉菌和霉菌毒素在家禽体内的作用机制,以更好的防控霉菌及其毒素对养禽业的危害,以下对霉菌和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其作用机制进行阐述。
一、霉菌病的危害及其作用机理
污染了霉菌的饲料或者垫料中,有大量的霉菌孢子,这些霉菌孢子是家禽健康的一个潜在杀手。霉菌孢子很轻,可随家禽的活动四处飞扬被家禽吸入肺内。当禽舍通风不良、潮湿和家禽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家禽尤其是雏禽极有可能发生霉菌病。发生霉菌病的家禽,通常呼吸急促、张口呼吸、喙和脚趾发绀,还可能出现神经症状。解剖可见肺、气囊、腹膜、甚至心脏、肝脏和脑部上有白色、浅黄色、有弹性的霉菌结节和组织坏死,严重的可见黑绿色的霉菌斑。发病的雏禽如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大量死亡,即使耐过,也会成为“僵鸡”、“僵鸭”、或者“僵鹅”,导致养殖效益大大降低。霉菌孢子是如何进入家禽体内,并产生这些危害的呢?
我们知道,周围环境中霉菌无处不在,当家禽长期使用抗生素、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或免疫抑制的情况下,一旦环境中的霉菌孢子达到一定数量,就很容易随着家禽的采食、呼吸进入家禽体内发生感染。经呼吸道进入呼吸系统内的霉菌孢子附着于肺泡和气囊的细胞壁上开始繁殖,并不断长出菌丝,入侵周围的组织和血管,引起寄生部位的炎症反应,继而引起组织坏死和异物性肉芽肿,形成具有弹性的霉菌结节病变。生长在肺部内的霉菌还会通过血液循环达到机体的其他组织器官进行繁殖,引起其他组织器官,如心脏、肝脏的坏死灶、霉菌斑和肉芽肿。同时,这些寄生在家禽体内的霉菌还会产生霉菌毒素,除了对局部组织产生损伤引起组织坏死外,还释放到血液里,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处,引起其他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障碍和细胞坏死,所以,耐过的家禽内脏器官的正常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生产性能也下降。
二、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作用机理
生长在饲料中和家禽体内的霉菌产生大量的霉菌毒素,当它们进入血液循环之后会对机体新陈代谢和组织器官产生很大的毒性。其中对肝脏、肾脏、消化道、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伤是比较典型的。
(一)霉菌毒素的肝脏毒性
成年家禽发生霉菌毒素急性中毒时,解剖可见肝脏变黄、肿大、出血、易碎和胆汁淤滞等病变,如果长期采食发霉的饲料将会导致慢性中毒,则出现肝脏变硬、缩小或肿大、肿瘤、灰白色坏死点和结节状坏死灶。雏水禽对霉菌毒素尤其敏感,雏鸭发生急性霉菌毒素中毒时,剖检可见肝脏肿大和出血,与雏鸭病毒性肝炎颇为相似,还必须仔细加以鉴别诊断,以防处理措施不当延误病情。霉菌毒素对肝脏的危害后果是严重的,肝脏的损伤,可能直接导致禽群大批死亡,轻微的则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如产蛋率(量)降低、蛋品质下降、生长速度减慢、消瘦、肿瘤、淘汰率增加和饲料报酬降低等。
霉菌毒素是如何导致家禽发生这些病变的呢?
我们知道,部分霉菌毒素,特别是黄曲霉毒素和岛青霉产生的一系列毒素,均对肝脏具有很高的组织侵嗜性,造严重的毒性损伤。
黄曲霉毒素是大家所熟知的一组霉菌毒素,包括B1、B2 、G1、G2、M1和M2等等,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组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霉变的玉米、豆粕、花生饼、棉籽饼和麸皮等饲料中,对动物的主要影响是致肿瘤、免疫抑制、致突变和致畸,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最强的物质。黄曲霉毒素最主要的靶器官是肝脏,毒素经过血液循环达到肝脏后,在NADH 脱氢酶等作用下产生的代谢产物对蛋白质有很高的亲和力,能破坏动物机体大分子物质,导致蛋白质合成障碍,肝细胞变性、坏死,出现剖检可见的肝脏有灰白色的坏死点和坏死灶;另外,霉菌毒素通过干扰肝脏向其他组织运输脂肪,脂肪在肝脏内大量蓄积,导致肝脏出血、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和胆管样细胞的大量增生,造成了我们剖检所见的肝脏肿大、出血、易碎、变硬等病变;肝脏的受损还会导致家禽营养不良和肝脏的解毒功能减弱甚至丧失,造成家禽生产性能下降。
另外,稻谷收获后来不及晒干发生霉变的稻谷含有大量的岛青霉素、环氯素、黄天精和红天精等多种岛青霉的代谢产物,其中黄天精的结构和黄曲霉素相似,毒性和致癌活性也与黄曲霉毒素相当。岛青霉系列毒素具有快速肝毒性,短时间内就引起肝脏空泡变性、坏死,肝小叶出血。因此饲喂了霉变稻谷的家禽会出现肝脏质脆、出血和坏死等病变,严重的可能出现大量死亡。
除此之外,青霉酸、玉米赤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等等霉菌毒素也都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造成肝功能的异常、机体营养不良和生产性能下降。
免疫器官毒性
家禽发生霉菌毒素中毒时,对疫苗的反应能力减弱,使得免疫抗体水平变低,而且免疫器官的重量也显著降低。研究发现,长期饲喂含有霉菌毒素饲料的鸡血清中新城疫病毒抗体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抗体的水平显著低于没有饲喂霉菌毒素的鸡,同时法氏囊、脾脏和胸腺会发生萎缩。这样的情况对家禽的健康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免疫抑制一旦发生,会直接导致疫苗(包括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失去保护作用,机体将无法抵抗病原的入侵,使疫病发生的风险增加。
这是因为霉菌毒素中毒不但会干扰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正常免疫活性,还会造成淋巴器官的退化和细胞的耗竭。其机理是霉菌毒素影响了DNA的活动,抑制了蛋白质的合成速度和质量,使得免疫器官(法氏囊和胸腺等)的有丝分裂活动减弱,令机体内成熟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最终导致疫苗接种免疫失败或抗体滴度低、离散度大,抗体水平不足以抵抗疾病的入侵,死淘率升高。有报道称,在饲喂了黄曲霉毒素和烟曲霉毒素的试验肉鸡中观察到法氏囊有丝分裂的细胞数量减少,对新城疫疫苗的体液免疫反应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中毒家禽免疫器官萎缩。如果霉菌毒素中毒发生在种鸡,还会导致雏鸡的母源抗体低下,在出生早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从而增加了发生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雏鸭病毒性肝炎等等的风险。
(三)霉菌毒素的肾脏毒性
霉菌毒素中毒的家禽尤其是鸡,常排出带有大量尿酸盐的稀粪,剖检可能见到肾脏出血和尿酸盐沉积等病变。肾脏是机体排泄药物和毒物的主要器官。肾脏的损伤,会使得机体各种有毒物质的排泄出现障碍,导致机体中毒甚至发生死亡。
霉菌毒素主要通过破坏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组织的结构,引起肾小管功能异常、肾脏营养不良和肾炎等,往往起到利尿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发生霉菌毒素中毒时家禽出现下痢和肾脏出血的原因。由于肾脏结构和功能遭到严重破坏,中毒家禽还很可能出现尿酸盐无法正常排泄,导致肾脏、输尿管和机体其他器官的尿酸盐沉积等痛风病变。因此,母鸡产蛋下降、拉稀、肾脏出血和痛风很可能与霉菌毒素中毒有关系,雏鸡的痛风症也可能与其有一定的关系。
(四)霉菌毒素的神经毒性
雏鸭对霉菌毒素特别敏感,极微量的毒素就能使雏鸭出现食欲不振、缩颈、扎堆、喙掌发绀、站立不稳、跛行和角弓反张,最后抽搐死亡。这一临床症状与雏鸭病毒性肝炎十分相似,必须通过实验室的诊断加以区别。
霉菌毒素对神经的毒性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鞘脂的代谢、破坏大脑和脊髓的细胞结构,打破机体正常的神经-体液调节,使动物产生全身性痉挛、麻痹、斜颈等一系列的神经症状。
(五)霉菌毒素的消化道毒性
霉菌毒素中毒还能导致家禽口腔溃疡、食道粘膜溃疡、腺胃出血、肠道出血、肠粘膜坏死脱落,腹泻,排出饲料样的粪便。这些消化道的损伤将直接导致家禽消化道功能异常、机体消瘦、贫血、生产性能下降,还可能因为消化道粘膜的损伤而继发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导致更加严重的经济损失。
我们知道,霉菌毒素中的烟曲霉毒素、青霉毒素、青霉酸、展开青霉素、伏马霉素、T-2毒素等等会对口腔、食道、胃和肠道等上皮细胞有损伤作用,使得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对微生物的屏障作用减弱,导致消化道发炎、出血和溃疡等病变,还可能会因此继发细菌和病毒感染。另外霉菌毒素还能作用于肠道的平滑肌,使平滑肌快速的收缩和舒张,促使肠道快速蠕动,导致家禽发生腹泻,大量饲料还没来得及消化便被排出体外。消化道的损伤和快速蠕动,直接影响了饲料的消化和吸收,造成饲料报酬降低,加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吸收障碍,最终导致家禽严重营养不良,生长速度减慢、消瘦、贫血、产蛋率低、蛋品质下降等,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
三、结语
霉菌病和霉菌毒素中毒对家禽养殖业的危害都是巨大的。霉菌毒素破坏机体的新陈代谢、损害器官、诱发肿瘤、引起家禽死亡和淘汰率增加;霉菌不但直接寄生于家禽体内引起一系列的病变和死亡,还能释放霉菌毒素进入到血液中引发霉菌毒素中毒。这些都使得经济损失加大,养殖成本增加,不利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避免霉菌和霉菌毒素对家禽健康的危害,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加强对饲料的保管,防止发生霉变。二、严禁使用霉变饲料喂家禽。有些养殖户由于舍不得,发霉的饲料加一点脱霉剂后继续使用,殊不知脱霉剂的作用是有限的,已经严重霉变的饲料中含有的大量霉菌和霉菌毒素是不能被完全清除的。三、正常情况下,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脱霉剂,去除潜在的霉菌污染。四、不使用发霉的垫料,垫料要勤换,勤晒太阳。五、使用全价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增强家禽的抵抗力。六、严禁滥用抗生素。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继发真菌感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