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大豆根瘤菌,在当前应该作为一项增产、增效、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战略性措施来重点抓好。
形势严峻由出口国变成进口国
“翻开世界大豆发展史,我们曾有过辉煌的一页。但是现在,我国已由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近日,黑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我国著名大豆专家刘忠堂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社会的发展,国内对大豆的需求量迅猛增加,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种植大豆效益比较低,我国大豆面积逐年迅速减少。
刘忠堂分析指出,我国大豆面积迅速下降的原因较复杂,但单产低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大豆亩产只有115公斤,而世界大豆平均亩产为170公斤,美国、巴西、阿根廷亩产180公斤以上,较我国大豆亩产多55公斤和65公斤,每亩产值就要高47.8%和56.5%。因此,我国大豆在市场上就失去了竞争力。”刘忠堂说,在国内,由于大豆单产低,大豆与玉米、水稻的效益比为1:3:5,效益低,面积自然要下降。所以,提高大豆单产是提高大豆效益,稳定大豆面积,确保大豆生产健康的有效措施。
刘忠堂认为,目前,我国大豆根瘤菌推广面积只占大豆种植面积的1%。现在正处“三起”阶段。近几年同,国家十分重视根瘤菌的研发和应用,并写入了“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大豆产业体系也把研发推广大豆根瘤菌列为一个岗位,由指定专家负责此项工作。
其中,黑龙江省农委采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华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奥龙奇康”牌大豆根瘤菌,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进行1200个点、6个积温带、多种土壤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由于产品剂型好、菌株新、活菌数高、无杂菌平均增产13.8%,每亩增产17.5公斤,现已推广450万亩。
政策建议
多管齐下推广大豆根瘤菌
刘忠堂认为,在我国推广大豆根瘤菌应用,必须多管齐下。
首先,立项支持,组建根瘤菌研发推广队伍。
刘忠堂说,要把大豆根瘤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就必须立项,组建队伍,用项目与合同进行法律性的管理,保证任务的完成,并培养一支研发推广队伍,使根瘤菌的推广工作在全国扎根,最终实现全国大豆生产应用根瘤菌的全覆盖。
其次,加大宣传与培训,提高对使用根瘤菌重要性的认识。
他认为,大豆根瘤菌在我国的应用有“三起两落”的不良影响,必须通过培训,通过讲述世界先进大豆生产国普遍接种根瘤菌节肥增产的实例宣传给农民,总结我国使用根瘤菌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建立示范区,展示根瘤菌的节肥增产效果,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坚定推广应用根瘤菌的信心,彻底消除认识上的顾虑。
第三,进行多点试验,建立大面积示范田。
刘忠堂说,根瘤菌能否迅速推广开,关键在于使用效果。建立大面积示范田,就是要展示应用大豆根瘤菌的节肥增产效果,树立推广大豆根瘤菌的坚定信心。
第四,农企对接,确保质量。
保证活菌,保证根瘤菌与大豆种子及种床紧密接触,是发挥根瘤菌作用的关键。刘忠堂提出,要实行农企对接,签订合同。生产必须保证质量,要按NY410-2000标准,按需求定量按时生产,保证质量,服务到田间。
最后,政策扶持,调动农民应用大豆根瘤菌的积极性。
刘忠堂建议,推广大豆根瘤菌,在当前应该作为一项增产、增效、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战略性措施来重点抓好,要实行政府引导,产学研结合,农企对接,多方联手,开展一场生产氮肥不要资金,不要投资,增产增效、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