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农业部种植面积报告、二季度库存报告和7月月度供需报告先后公布,关于豆类的利空数据悉数落地。虽然国内外豆类市场依旧处于偏空氛围之中,但当下期价已经对利空数据有所消化。并且,后续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有望降低,加之8—10月豆粕未执行合同的履约,豆粕库存充足局面有望改善。因此,笔者认为对豆粕市场不必过度悲观。
报告利空基本兑现
在超出意料的8480英亩大豆种植面积沉重打击市场后,高于预期的季度库存数据和新季大豆期末库存数据继续施压豆类市场。美豆11月合约价格自报告公布前的1245美分/蒲式耳,跌至报告公布后的1065美分/蒲式耳,降幅为14.45%。而国内豆粕1501合约价格也自3587元/吨降低到3181元/吨,降幅为11.32%。
但目前豆粕1501合约价格已经与菜粕现货价格较为接近,若豆粕价格继续低迷,则现货消费中很可能出现较多的豆粕替代菜粕的现象。这实质上已经表明国内豆粕期价有些超跌。
豆粕未执行合同量大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豆粕价格持续下滑,豆粕买家采购谨慎,豆粕库存有所增多。但养殖业刚性需求依旧存在,加之近年期货价格保持低位,远期豆粕合同交易明显增多。
目前,国内豆粕总库存量为98万吨,较上月同期增加4万吨,但豆粕未执行合同为310万吨,较一月前增加33万吨。随着国内豆粕现货合同提货的增多,豆粕库存有望降低。
美豆基金持仓降至低谷
众所周知,在大豆国际贸易中,中国等大豆进口国是天然多头,其进口商需要通过多单头寸进行结价,而从采购合同签订到最终提货仍需时间,在此期间便常有投资资金建立多头头寸,最后进口买家从投机资金手中接多单。因此,美豆市场中的基金净空格局代表着国际贸易处于低迷状态,这也往往是价格的低谷时期。
由于美豆价格近期持续下跌,美国大豆基金净多单由3月中旬的21万手,减少至4000多手,而这个周期也恰好为中国美豆采购量逐渐减少的时期。随着基金净多单的减少,并接近负值,行情的低谷也已近在眼前。
除此以外,近几天中国买家已经开始询价美国新豆,并有近20万吨的购买量,这意味后期基金净多数据将有所提高。并且,每年7、8月均为大豆重要生长阶段,无论天气是否出现异常,都会出现一波恐慌性反弹行情。若不出意料,今年也应如此。因而,未来一段时间,国内豆粕应逐渐走稳,市场不必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