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清粉  鱼粉  白糖  农产品  氨基酸  维生素  矿物质类  综合资讯  猪图精粹   猪市行情  养禽资讯  大话养猪  员工社区  招聘  服务体系  视频  实验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农产品其它综合农业部:2013年确保粮食总产在1.05万亿斤以上


实践证实:长期添加好特美+班克,改善舍内环境,提前10-15天出栏,肉质肉色改善明显;生猪上市售价较平均水平高出1-2毛/市斤,每头生猪收益净增40元。

农业部:2013年确保粮食总产在1.05万亿斤以上

2013-02-28 09:26:55       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2月27日讯  据农业部网站消息,农业部近日明确了2013年种植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其中之一就是要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以下是《2013年种植业工作要点》全文: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促进种植业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意义重大。2013年种植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和要求,牢牢把握加快现代种植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信心夺丰收,攻坚克难促增产,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突破关键点,找准着力点,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力促进粮食丰产丰收和种植业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3年种植业工作的目标任务是:按照“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要求,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力争棉油糖菜等经济作物持续稳定发展;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力争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取得突破、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开发试点取得进展、土肥水资源利用率有新提高、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有新发展,强化种植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夯实种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开创现代种植业发展新局面。

一、深入推进高产创建,扎实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全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

(一)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继续组织实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制定实施方案,整合资源力量,加强督导检查,强化考核奖励,推动重大政策、重点工作和关键措施落实。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粮食生产力争实现“两增一稳”,即夏粮增产、早稻增产、秋粮稳定。加强信息引导,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扩大水稻、玉米等高产作物面积,力争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69亿亩以上。加快新技术推广,科学布局品种,集成配套技术,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高产关键技术,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二)深入推进高产创建。按照扩大面积、总结提高、系统集成、主攻“短板”的思路,突出抓好12500个粮棉油糖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建设,探索推进示范片和整建制推进试点县乡镇轮换,进一步扩大高产创建辐射范围。继续开展5个整(市)、50个整县(市)、500个整乡(镇)整建制推进试点,开展高产创建整建制绩效评价。选择10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高产创建示范片,开展“百企千社联千片”对接试点。加强宣传引导,与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合作,对各地涌现的高产粮王进行深度系列报道。

(三)大力实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在总结高产创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成熟技术模式,将星罗棋布的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的成熟技术,组装成区域性、标准化的增产技术模式,率先在东北玉米水稻产区、黄淮海小麦玉米产区、长江中下游水稻油菜产区、西南西北马铃薯玉米产区开展试点。针对技术瓶颈和薄弱环节,实施黄淮海砂姜黑土改造等9大科技攻关,集中力量,分区推进、分片落实。加强协调指导,强化责任落实,合力推进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建立督查制度,每个增产模式攻关任务做到每季一调度,半年一碰头,全年一总结。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宣传各地增产模式攻关的成效和好做法,营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粮食增产的良好氛围。

(四)突出抓好关键环节指导服务。在春耕、“三夏”、“三秋”的关键农时季节,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制定分区域、分作物技术指导意见。组织督导组分赴主产区,督促检查小麦“一喷三防”、水稻集中育秧等重大技术措施落实情况,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突出抓好重点地区,分区域推动面积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东北地区重点抓好适时春播,确保面积稳定;黄淮海地区重点抓好冬小麦、夏玉米生产,力争“两熟”创高产;南方地区重点抓好水稻“单改双”和间套种,挖掘单产潜力;西北地区重点抓好“压夏扩秋”,力争产量稳中有增。

二、深入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全力促进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稳定发展

(五)促进棉油糖稳定发展。稳定棉花、油料、糖料种植面积,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力争棉花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重点稳住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适度发展西北内陆棉区。力争油料作物面积稳定在2亿亩以上,重点扩大长江流域冬油菜和黄淮海及东北农牧交错区花生种植面积。力争糖料面积稳定在2900万亩以上,重点稳住南方甘蔗产区。大力推广高产稳产关键技术,棉花重点推广以轻简育苗移栽为主的棉花节本增效技术,油料重点推广机械种植收获技术,糖料重点推广健康种苗等高产技术,提高生产的科技水平。

(六)深入推进标准园创建。进一步推进标准园创建由“园”到“区”、由“产”到“销”拓展。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重点在6个蔬菜优势区域、5个柑橘优势区域、4个茶叶优势区域抓好50个有规模、高水平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加强标准园创建指导服务,在第一批标准园创建单位中,选择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承担由园到区创建活动。组织由栽培、植保、土肥、商品化处理等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重点是由“园”到“区”拓展培训。整合项目资金,完善设施设备,开展农资统购统供、种苗统育统供、病虫害统防统治、产品统一处理加工、销售统一品牌等“五统一”服务,切实提高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七)开展园艺作物“三品”提升行动。针对园艺作物生产发展中的问题,组织开展“三品”提升行动,重点是推进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组织专家对水果、茶叶等园艺作物的品种资源进行摸底调查,结合实施种子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良一批老化品种,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生态栽培和商品化处理技术,建立全程质量监管制度,建设一批特色突出、质量优良的生产基地。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优势产区打造一批精品果园、茶园,筛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充分利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特色优质农产品展销会等产销对接会,搭建展示推介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园艺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开展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开发试点,统筹南北蔬菜生产发展,全力促进蔬菜稳定供给。

(八)促进蔬菜生产稳定发展。稳定蔬菜面积在3亿亩左右,重点发展南菜北运蔬菜生产和北方设施蔬菜。推动“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稳定增加大中城市蔬菜种植面积,稳定提高自给能力和应急供应能力。加强六大优势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改善田间工程、集约化育苗、田头预冷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高调出能力和均衡供应能力。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推广生态栽培技术,建立全程质量管理制度,稳定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九)加强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在580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对20类蔬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上市档期及产地批发价等生产信息进行监测,及时发布预警,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提高蔬菜生产信息监测水平,规范信息采集、审核、报送标准和程序,完善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加大蔬菜生产信息发布预警力度,完善周报、旬报和月报制度,每周发布种植、销售进度及灾情、病虫情报等实时信息,每旬发布地头批发价信息,每月发布生产供应情况及趋势研判。

(十)开展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开发试点。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重点选择冬春蔬菜自给率低、人口较多、远距离运输风险较大的大中城市,率先开展北方城市冬季蔬菜开发试点,建设一批标准化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探索建立适宜不同区域的设施结构、种植制度、栽培技术、生产经营等4种模式,提升北方大中城市冬春淡季蔬菜自给能力,确保市场均衡供应和价格稳定。

四、扎实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全力实现抗灾夺丰收

(十一)制定完善防灾减灾预案。针对今年气候趋势特点和种植业生产实际,分季节组织制定《农业气象灾害预判及应对工作意见》,分重点区域、主要作物和关键环节提出防灾减灾措施,重点抓好北方春季干旱、夏伏旱、秋季早霜,南方春季低温阴雨、夏季洪涝、秋季寒露风等灾害的防御工作,特别是春季重点抓好冬麦区干旱和“倒春寒”,东北西部春旱和东部渍涝,南方部分地区春旱等灾害防御。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会商,加强灾情预测预判,及早发布预警信息,切实做到防在灾害前面。

(十二)落实防灾增产关键技术。重点落实好小麦“一喷三防”,水稻集中育秧、大棚育秧,玉米“坐水种”、地膜覆盖等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因地制宜完善操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专业化服务组织作用,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做到有效防灾。在关键农时和灾害多发期,组织农业部生产专家指导组、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因时、因地、因灾、因苗落实防灾增产技术措施,做到科学减灾。

(十三)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农情信息系统建设,继续实施农情信息田间定点监测试点,完善土壤墒情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国家、省、县三级土壤墒情监测网络,组织400个国家级监测站开展墒情监测,及时发布墒情和灾情监测信息,提高监测预警能力。修订《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规范应急响应标准和程序。及时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加大恢复生产支持力度。

五、加快推进现代植保建设,全力实现“虫口夺粮”

(十四)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继续在粮食主产区、重大病虫源头区以及经济作物优势区组织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发展规范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重点扶持100个统防统治骨干组织,开展“百强服务组织”系列宣传活动。强化技术指导服务,举办统防统治管理人员培训班,提升统防统治组织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水平。选择河南、湖南、黑龙江等粮食生产大省,开展统防统治农机农艺结合试点。举办新型植保机械展示活动,组织观摩高效植保机械防控作业现场,促进现代植保机械推广应用。

(十五)大力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以蔬菜、果树等园艺作物为重点,兼顾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建立100个部级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区,培训绿色防控高级培训师200名,在重点区域举办专题技术培训和农民田间学校,培养绿色防控技术带头人1000名。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以作物为主线,集成一批防治效果好、操作简便的全程绿色防控模式,在东北水稻区和西南园艺作物区分别举办一次绿色防控现场观摩活动,带动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组建全国绿色植保技术推广协作网,探索建立技术与物资结合、市场与品牌对接、企业与基地相结合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新模式。

(十六)大力推进植保信息化建设。推进农作物病虫害区域站信息服务创新,开展100个部级标准化区域站创建活动,重点对承担国家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任务的区域站在监测预警、防治指导、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估,推进区域站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完善病虫害监控数字化平台建设,加强县级病虫监测和防控信息数据库建设,严格信息填报和灾情报告制度,稳步提高病虫实时预警和防控决策指挥能力。开展病虫鼠监测防控物联网应用试点,做好东亚飞蝗、马铃薯晚疫病和鼠害的自动监测试点工作。

(十七)强化重大植物疫情监管阻截。加大重大植物疫情监控力度,突出抓好沿边沿海四大疫情阻截带建设,在重大植物疫情发生传播关键区域提升100个站点的监控能力,组织红火蚁等重大疫情防控现场观摩活动,强化疫情监测、风险分析和联防联控。加强产地检疫监管,突出抓好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尤其是海南南繁基地,以及重点疫情发生区农产品调出的产地检疫及其监督管理,加快构建植物检疫网络化追溯体系。针对重点区域、重大疫情、重点环节,组织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活动,查处、曝光和处罚一批检疫违规案件。推行检疫员统一考试制度,提高检疫队伍准入门槛和执法水平。6月组织开展植物检疫宣传周活动。

(十八)强化防控关键措施落实。加强防控组织领导,继续实行重大病虫防控联系督导机制。在重大病虫防治关键时期,组织100名专家分区域、分作物开展指导。分作物制定重大病虫害防控措施,强化区域间联防联控,重点防控小麦赤霉病、条锈病、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玉米螟、粘虫等病虫害,强化蝗虫和草地螟等突发性病虫应急防治。在关键时期举办重大病虫防控演练和现场观摩,促进重大病虫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六、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全力提高土肥水利用效率

(十九)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继续组织开展“百千万”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行动,在100个县、1000个乡镇、10000个村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实现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园艺作物标准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组织开展高产、高效、控量施肥技术模式试验示范,加快构建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探索土壤养分平衡与控量施肥模式和机制,为增产模式攻关提供支撑。

(二十)扩大配方肥推广应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配方肥推广应用的意见》,引导配方肥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肥料经销商对接,订单生产直供配方肥。着力构建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跟踪系统,建立退出机制,将全国配方肥推广试点企业增加到200家。鼓励和引导大中型肥料企业采取农企合作方式,为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的县、乡、村生产供应配方肥。将智能化现场混配设备纳入全国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录范围,扶持建立一批乡村智能化配肥供肥服务网点。推广应用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以“触摸屏”的形式组装到乡村配方肥经销服务网点,方便农民按方选肥、购肥、施肥。进一步加强肥料登记管理,推动肥料立法工作。

(二十一)大力改进施肥方式。加大宣传、培训和指导服务力度,引导农民树立科学施肥观念。示范推广化肥深施、种肥同播、分层施肥等机械施肥技术以及滴灌施肥、喷灌施肥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改变撒施、浅施、表施等粗放施肥方式。在东北、黄淮海地区大力推广应用小型机械追施肥技术,解决玉米“喇叭口”期追肥难问题。创新农化服务方式,引导肥料企业、基层经销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组建农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四统一”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实施高效缓释肥料使用补助试点项目,在粮食生产、生态涵养重点地区示范推广高效缓释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

(二十二)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印发《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指导各地开展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扎实开展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引导农民还田秸秆,种植绿肥,应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综合配套技术,提升耕地质量。加强耕地质量区域监测站和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构建部、省、县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网络体系。全面推进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启动被占耕地质量评定工作试点,开展省级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开展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立法调研,推动各地制定出台耕地质量管理法规,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标准制定工作。

(二十三)深入推进节水农业发展。印发《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加快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深入开展节水农业技术示范活动,在23个省份各新建1个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针对不同地区,突出优势作物,研发集成一批简便适用的节水农业技术模式,大力推广应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测墒灌溉、控制灌溉等主推技术。组织400个国家级监测站开展墒情监测工作,定期发布墒情信息。开展多层次节水农业技术培训,加强节水农业成果宣传。协同财政部、水利部继续开展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

七、加强农药监管,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十四)加强《农药管理条例》宣传贯彻。加大《农药管理条例》宣传力度,加强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培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药管理条例》宣传月活动,组织开展《农药管理条例》知识竞赛,解读农药条例的有关规定,宣传农药科普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农药管理工作的关注和参与度。5月召开全国农药管理工作会议,对贯彻农药管理条例、加强农药管理工作做出部署。

(二十五)加强农药市场监管。继续开展“农药市场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在农药生产和销售旺季,组织各地对农药市场和生产企业进行质量抽查,发现生产经营假劣产品的,坚决依法严肃查处。加强农药经营管理,核查农药经营资质,规范农药经营行为,积极探索高毒农药条码管理。7月份组织开展农药经营专项调查,对农药经营许可制度进行专题研究。

(二十六)加强农药残留监控。进一步加强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审评1500多项拟转化CAC标准草案和禁止或限制使用农药在相关农产品中的残留标准,制定一批农药合理使用规程。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农药残留监测,推动落实低毒低残留农药补贴政策,在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开展示范推广工作。9月份召开低毒低残留农药补贴座谈会。

(二十七)加强农药登记管理。推进蔬菜、茶叶、食用菌用药登记,确保小宗作物病虫害防治有药可用、科学使用。加强已登记农药风险评价,有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指导生产使用。落实《农药使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做好农药药害事故鉴定,维护农业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10月份召开农药登记管理政策座谈会。

八、加强法规和项目建设,全力优化种植业发展环境

(二十八)加快法规制定和规划编制。加快《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等《农药管理条例》配套规章的起草,推进出台《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管理办法》,推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和肥料立法工作。组织编制《现代植保发展规划(2013-2020)年》,制定完善《大豆生产发展规划》、《杂粮生产发展规划》以及全国棉花基地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二十九)强化政策落实和项目监管。落实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建立“一周两报”政策落实调度制度,加强督导检查。加大对高产创建、标准园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病虫害防治和旱作节水农业等项目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良种补贴项目操作管理实施办法,鼓励和引导良种补贴与良种推广挂钩。扎实做好植保工程、种子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棉花基地等项目的落实和管理工作,积极协调配合落实“千亿斤规划”田间工程和旱作基地等基建项目,提升种植业基础能力。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主要品种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农民利益。

(三十)强化绩效管理和新闻宣传。配合做好对省级农业部门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开展延伸评估考核。做好部门预算项目绩效评估,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预算项目绩效评估试点。研究建立基本建设项目后评价和财政专项项目绩效考评制度,提高项目监管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新闻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粮食生产,支持种植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十一)加强发展能力建设。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开拓的精神,切实增强“五种能力”,即加强学习,不断增强谋大局抓大事的能力;推进创新,不断增强破难题促发展的能力;求真务实,不断增强办实事出实绩的能力;团结协作,不断增强聚合力促和谐的能力;甘于奉献,不断增强立信于人立功于民的能力,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推动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

(来源:中国网)

日锋畜牧:专业的食品及饲料原料、添加剂、兽药、疫苗、动保产品等货仓式分销企业!   主营产品系列:新特效动保产品饲料添加剂乳制品蛋白原料脂肪粉维生素氨基酸抗生类添加剂兽药驱虫药
脂肪粉: | 澳帝玛脂肪粉 | 百佳能 | 速速肥  | 益海脂肪粉(磷脂植物脂肪) | 泰兴脂肪粉(油脂饲料粒) | 保尔肥
在线咨询

地 址:广州市黄埔大道中205号伟诚广场A座1103室  电话:020-85636110  传真:020-85636215
版权声明:凡属日锋畜牧有限公司撰写的技术资料,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否则属于侵权行为。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 粤ICP备06106293号  
Copyright © 2007 日锋畜牧.All Rights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