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习银生
玉米产量创新高
由于玉米种植效益相对较好,农民生产积极性较高,近年来我国玉米播种面积持续增加,已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
今年,玉米面积继续保持稳中有增,实现连续10年增加,预计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约5.3亿亩,比上年增加1%左右。从气候条件来看,虽然受低温春涝影响,东北产区玉米播种推迟1周左右,但后期雨水充足,光温匹配较好,气候总体适宜,玉米长势普遍较好。8~9月份东北遭受洪灾,低洼地带发生内涝,但岗地和干旱地区普遍增产,总体影响不大。国内外一些机构都预计全国玉米产量将再创新高,总产将达2.1~2.15亿吨,比上年增产2%~5%。
国内玉米消费持续低迷
在国内玉米产量连创纪录、市场供应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受宏观经济环境及突发事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玉米消费需求却持续低迷不振,市场供求关系已由前些年的持续趋紧转为阶段性宽松。
玉米消费主要包括饲料和深加工两方面用途。从饲料消费来看,今年上半年猪肉价格持续走低使生猪养殖受到一定影响,H7N9流感疫情的发生更是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玉米饲料消费也因此大受影响。
从深加工消费来看,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玉米深加工产品下游需求减少,销售不畅,玉米淀粉和酒精价格持续走低,企业效益持续低迷,开工率低,限产停产现象普遍。据中国玉米市场网数据,10月,全国玉米淀粉平均批发价为2989元/吨,比年初跌2.9%,比上年同期跌5.5%;酒精平均批发价更是连跌11个月,目前为5780元/吨,比年初跌7.8%,比上年同期跌幅达9.8%。许多大型深加工企业玉米加工量比上年同期明显减少。
市场价格稳中偏弱
在供求关系宽松的情况下,今年以来国内玉米价格一直呈现稳中偏弱的态势。到10月份,全国玉米产区和销区平均批发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6%、2.8%。新玉米上市后,企业和贸易商入市收购较为谨慎,各地开秤价大多较低,东北产区开秤价不仅低于去年同期,也低于国家临时收储价格。目前,吉林、黑龙江深加工企业开秤收购价分别每斤1.05元、1.01元左右,比上年同期价格低0.03~0.06元,比国家临时收储价格低0.07~0.1元。后期有望趋稳
由于东北产区新玉米即将大量上市,市场供应压力将明显加大,短期内市场价格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但东北各地将陆续启动临时收储政策,将对市场起到明显的托市作用。由于目前价格明显低于国家临时收储价格,因此,临储政策启动后,预计将对玉米市场产生明显的提振作用,市场价格将逐步趋稳,并可能回升至临储价格附近。
从明年来看,国内玉米消费需求将逐步恢复,价格走势有望稳中趋强。一方面,随着H7N9流感疫情影响消退,禽业生产将恢复到正常水平,而目前出栏一头肥猪盈利在100元以上,生猪养殖已基本处于正常盈利状态,玉米饲料消费将恢复正常;另一方面,深加工消费虽然低迷,但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逐步好转,明年有望呈现一定程度的复苏。从长期看,玉米消费仍将持续增长,当前相对宽松的供求关系又会向趋紧方向转变。
因此,国内玉米价格总体上将保持基本稳定,建议农民对玉米市场不要盲目悲观,应根据自身的存储条件决定玉米销售策略。存储条件较好的农户可以避开上市高峰,选择价格较高的时候出售。存放“地趴粮”的农户,应采取一些简易办法加设防雨雪装置,改善通风条件,防止霉变造成损失。企业和贸易商也不应过分看空玉米价格,应根据自身的存储能力和运输条件选择适当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