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蛋鸡养殖走向规模化和正规化,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蛋鸡的生产已经被广大的养殖场和养殖户所接受,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近些年,随着疫病的不断出现,成为制约蛋鸡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蛋鸡腹泻的发生,将会对产蛋率以及蛋壳质量都会造成影响。近日,记者采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张建勤时,她说,蛋鸡腹泻的主要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要从肠道的吸收功能障碍分析,外因要从环境条件及其变化进行分析。
管理因素
初产蛋鸡,由于产蛋鸡群生产性能发生转移,由生长到生产,要求肠道必须通过更密集的消化作用来满足鸡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饲料品质的突然变化,尤其是高蛋白饲料的使用,导致肠道环境产生变化,肠道容易产生应激,影响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导致粪便变稀、颜色发黄。
饲料因素
①饲料中的含盐量过高,尤其使用添加过小鱼干的饲料,鸡群饮水大量增加,引起腹泻。 ②产蛋期饲喂的石粉的添加量过高或过快。一般育成鸡的钙的需要量为2%,高峰期为4%左右。过高的石粉添加量,会导致血钙过高、肾脏负担加重,引起肾肿导致拉稀。石粉的增加一定要循序渐进,随着产蛋率的上升而增加,量要适当。 ③饲料中麸皮的比例过高。产蛋期日粮中一定要含有少量的麸皮,以提供粗纤维防止啄癖的发生,一般配合料中都有2%左右的添加量;过多又容易造成粪便不成形,发散发稀;极度过量很容易造成粪便发干发硬,便粪困难甚至死亡,严重影响鸡群的正常的生产。 ④产蛋期蛋白质的水平过高。有些养殖户为了片面追求大壳蛋,往往增加豆粕的比例。但此举会对鸡群造成不利影响,例如蛋大,易造成脱肛,以及粪便发黄发稀、饲料转化率低等问题。因此,高蛋白饲料要适量。 ⑤饲料中的原料如玉米、花生粕等发生霉变,其毒素刺激并破坏肠黏膜,造成腹泻。
疾病因素
①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肠道炎症。 ②鸡群长期使用抗生素,对肾脏造成伤害,影响水分的吸收,造成腹泻。 ③免疫后的疫苗反应,也会造成轻度的肠道损伤,形成腹泻。 ④各种病毒性传染病如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都伴随着严重的腹泻。 ⑤患寄生虫病的鸡,也有腹泻现象。
专家指导